Bentley OpenFlows HAMMER CONNECT Edition 帮助

压力控制需水量

每次出现灾难时,系统压力都会受影响。某些位置可能没有所需的压力。当压力较低时,节点需水量(某个位置可用的水量)取决于该节点的压力。与传统的需水量驱动型分析方法不同,需水量的压力的函数,即压力控制需水量 (PDD)。但是,这种方法假定节点需水量在压力高于阈值时不受压力的影响。当压力降至压力阈值以下时,节点需水量会减小;当压力为零时,节点需水量也为零。

PDD 可以定义为包括幂函数和压力-需水量分段线性曲线(表)的两种压力-需水量关系之一。幂函数的计算方式如下:



其中:

Hi = 节点的计算所得压力,iQri = 节点的所请求需水量或参考需水量,iQsi = 节点的计算所得需水量,iHri = 认为可供应全部所请求需水量/参考需水量的参考压力,Ht = 需水量不受节点压力影响时的压力阈值。

= 压力-需水量关系的指数。

典型的 PDD 幂函数如下所示。随着压力上升,实际需水量会增大至全部所请求需水量 (100%);而在压力大于压力阈值(即,压力阈值的百分比大于 100%)后,实际需水量会保持恒定。

压力-需水量分段线性曲线指定为压力百分比与需水量百分比的表格。压力百分比是实际压力与节点压力阈值之比,而需水量百分比是计算所得需水量与参考需水量之比。